中国育儿在线> 育儿知识> 宝宝健康> 浏览文章
新生儿败血症怎么预防和治疗?
0 未知 2013年06月20日

什么情况属于“先天性”感染败血症?

胎膜早破18小时以上的婴儿就存在宫内感染的危险。事实上,以出生的瞬间为界限,在出生以前就被感染的叫做“先天性”感染。按理说,未出生的宝宝受到母体以及子宫的层层保护,应该不容易被细菌感染,但确实是有下列几项可能感染的途径存在:

a、阴道子宫逆行感染:正常的子宫中是布满细菌的,胎儿是由胎膜的阻隔而受到保护,一旦胎膜破裂,细菌就可能逆行而上进入子宫中繁殖。破水时间越长,细菌繁殖越多。当胎儿有吞咽或是呼吸动作时,这些细菌就有机会进入胎儿体内继续繁殖。有时即使没有破水,羊水中也可能临近的细菌感染。

b、子宫胎盘脐带血行感染:有时母体的血液中带了细菌(菌血),顺着血流进入子宫、胎盘、脐带(或羊水),再进入胎儿体内。

c、外界直接侵入性感染:例如抽取羊水、绒毛膜取样、取胎儿脐带血或子宫镜检查等,在检查过程中,都有可能将细菌引入子宫腔内,而使胎儿受到感染。

“先天性”感染的败血症一般很难预先知道,因为如果胎儿被感染,母体大部分是没有任何症状的。

以血行感染而论,当母体的血液中有细菌或病毒存在时,如果细菌数目过多,而母体抵抗力较弱,本身就可能是败血症。但如果母体有肺炎、皮肤发炎等情况时,就会有症状出现。当血液中细菌数目不多或只是暂时性的菌血症(如刚拔完牙、皮肤有小伤口等),此时母体并无任何不适出现,但胎血就已经被“先天性”感染了。

出生时正常,为何会造成后天性感染?

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包括我们所呼吸的空气,存在着无数各式各样的细菌、病毒以及其他有害身体的物质。一般人是借助皮肤的保护隔绝作用,使外界物质不能侵入体内(除非皮肤有伤口),但是身体还是有两个途径能让细菌或病毒入侵,即胃肠道和呼吸道。

胃肠道有口腔开始,经由食道、胃、小肠、大肠到肛门。在这条路径中,如有任何弱点,那么,我们每天吃入的无数细菌就有可能侵入身体内的组织以及血液中。同样的道理,每天由呼吸道吸入的细菌,也可能在气管或肺部的某一处突破而侵入体内。有时,在新生儿例行的处理中,如抽血、打预防针或注射维生素K时,也很容易让外界物质乘机进入体内。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因为自身抵抗力弱,加上得自母体的抗体不足,所以在一般人不以为然的感染中,即会产生败血症。

相关推荐
生命时报 评论数:0 2019-04-19
系统录入 评论数:0 2017-05-08
中国育儿在线 评论数:0 2019-11-11
文章点评
false
新版
反馈
Copyright 2010-2020 Powered by yuerzaixian.com,育儿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47120号-2
合作电话:18612664989 QQ:582305286 育儿妈妈QQ群:22478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