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育儿在线> 育儿知识> 早期教育> 浏览文章
海归子女国内插班泪流满面
0 未知 2011年12月12日

和李雪文同年级的张安妮,两年前跟随“海归”父母从加拿大回国,9岁的她已经在开发区二小读了两年书。在班主任赵小英的口里,她是个小天才。

近年来,回国涌入广州创业的“海归”已经超过1000人,这些“海归”大多数选择把幼年子女带到广州,就近选择学校学习。据记者了解,在广州开发区两所省一级小学中,仅开发区第二小学就有20多名留学生子女学习,这些孩子大多具有美国、加拿大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国籍。

大多数“海归”家长的想法是,小学阶段让孩子在国内读,学习中文及中国文化的基础知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会在初中后就回到户籍所在国深读。这段短短的从国外到国内的学习插曲,对他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第一天上学泪流满面

“她到学校的第一天就哭了。”李雪文同样是班主任王莉曼口中的“小天才”。王老师回忆,雪文刚来时,只能听懂简单的中文对话,不会读、不会写。做作业时,还要爸爸妈妈把题目念出来。她不知道红军,不知道长征。那时,爸爸请求班主任暂时减少雪文的语文作业。

“但没多久,李雪文的作业量就和同学一样了。”王莉曼提高了声音说,“数学成绩也提高得很快。前几天数学考试,她得了100分,全班没有几个能拿满分的。”王莉曼则干脆表示了对小女孩的敬佩。“她身上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让我很感动。”她还记得,第一天报到时,李雪文哭了,她的爸爸李强远对着女儿说:“没问题的,我们慢慢来。”

“雪文对考试更加看重了,情绪好坏和考试的关系更密切了。”雪文的爸爸李强远告诉记者。同时,雪文中文进步非常明显,“刚回来时只认得二三百个汉字,现在,开始有兴趣看中文电视了。”让父亲欣慰的还有,性格内向的女儿,开始在这边有了好朋友。

作为父亲,李强远评价女儿在中国一年多来的上学改变,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竞争意识加强了。

两地上学经历折射教育差异

李强远说,雪文更喜欢加拿大的上学环境,他一口气列出了很多中国和加拿大小学教育之间的不同(见表)。

雪文的老师们也认为,两地之间的差异很大。国内的班级一般有四十名学生,而国外只有二十名左右。这样会直接影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其次,国内的教育以应试为主。另外,国内在教学方面的难度也比国外要大。数学方面的教学进度要提前一年半左右。

即使父母希望她能热爱起来的语文课本,张安妮也抱怨说,“上课只能看书本,读来读去还是那一篇课文,上课当然没有兴趣,我上课时,往往会翻到下一篇课文看。”

雪文还讲过,在加拿大上课,老师会教学生怎么热爱地球,会带着孩子们捡垃圾。“她的这些话也让我思考了很多。”班主任王莉曼说。“其实,我们也思考过这个问题。我想这是整个体制的问题,国外更侧重这方面的教育。我觉得,国内也是有这样的意识,但我们要更多地考虑可行性的问题。带孩子们去拣垃圾,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比如有没有这个时间,有没有这样的空间?”

小“海归”一篇日记传遍全校

对这些小“海归”来说,她们的感受更加直观。

“张安妮的一篇日记在我们老师中间都传遍了。”赵小英说。几周前广州市举行少先队建队57周年纪念活动,张安妮参加活动后写了一篇“感受深刻”的日记。“……我们进行了鼓掌练习,练得我的手臂都酸了。我不明白为什么鼓掌还要练习呢?不是拍拍手就行了吗?”张安妮还在日记中说,那次活动她觉得很枯燥乏味,“总是领导讲话,好不容易有文艺表演,结果站在前面的一个辅导员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只能看到蓝的、绿的色块在上下翻动……”

相关推荐
中国教育报 评论数:0 2020-01-17
系统录入 评论数:0 2017-08-18
文章点评
false
Copyright 2010-2020 Powered by yuerzaixian.com,育儿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47120号-2
合作电话:18612664989 QQ:582305286 育儿妈妈QQ群:22478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