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让孩子进行批判式的读法练习时需要注意:
1.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深入的阅读批判
“阅读批判”是阅读过程的高级阶段,必须以感知、理解、欣赏环节为基础。如果没有深人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细致地揣摩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准确地领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就不可能贴近文本,贴近作者,自然也就做不到在阅读中去租取精,去伪存真,步步深化,作出正确的评价判断。所以家长一定耍让孩子在充分理解阅读的内容后,才去启发他们进行阅读批判。
2.鼓励孩子在“阅读批判”中发展个性
不同孩子阅历不同,对文本理解角度不同,喜好也不一样,阅读批判所得出的结论也会各不相同,有时孩子对文章的“批判”甚至并不合理。对此家长不必急于作出对与错的评判,而应鼓励其发展个性,然后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再批判——再阅读”的办法,去推进阅读逐步深化。孩子对文章的理解越来越深入,批判的结论就会越来越合理。
3.指导孩子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批判
在阅读批判时,孩子多会站在读者、作者的角度去理解文中表达的情感、阐述的观点,家长也可以指导他们从文中不同人物身份出发,发表白己的看法、判断、心得和疑问。这样的阅读角度就更新了,孩子获得的阅读体验也更个性化了。
4.孩子的阅读批判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
在保证孩子发挥个性化的前提下,家长也要看到有些孩子在阅读批判时喜欢钻牛角尖,即使反复深入阅读,仍然不肯改变自己的观点。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引导他们“从另一面”去看问题。总之,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知道:阅读批判是冷静的,,理智的、客观的、不带偏见的“有创意的阅读”。
5.不要迷信权威著作
供孩子阅读的作品中不乏经典、权威著作,但是家长切勿迷信这类读物,以为这些精华之作就不会有错误或不合理之处。家长应当鼓励孩子对权威不迷信,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敢于挑战权威、查找不足,开展“阅读批判”。但是,阅读批判并不是倡导一味地批评指责,不是要孩子“鸡蛋里挑骨头”,那种只为标新立异而钻牛角尖式地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阅读态度决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