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emo.kesion.com/UploadFiles/2014-08/2/201484124555362.jpg)
每当与一个家庭面谈时,我总是会根据几个简单法则进行分析。因为有时情况比较复杂、令人困惑(事实上,大多数时候都是如此),所以我需要一些指标来确保自己所把握的方向是正确的。
在工作中,我遇到过1000多名孩子,我自己也有两个孩子。以下是我认为最重要的8条法则。由于这些法则永远不会过时,也不用更新,所以在接下来15~20年里,在你的孩子独立之前,你或许经常会把这些法则带在身边。
你只须记住这些法则,就能顺利渡过各种难关。
法则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关系,关系,还是关系。
这是所有法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即使无法记住其他法则,你也必须将这条法则深植在脑海里。每个人都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如果忘记这一点,人们就会遭受伤害与痛苦。表面上看,控制孩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通常只需恐吓就已足够。但问题是,当他们最终长大,不再害怕之时,很快就会出现掀翻桌子的行为。
如果恐吓是你的唯一利器,那你就陷入大麻烦了。在我帮助过的家庭里,有些父母认为让孩子变乖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吓唬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成效不错,但其实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不快乐。事实上,他们是我所见到的最不快乐的家庭。
教养是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基础之上的。
父母和孩子建立的关系,将决定孩子的行为和未来的人格发展,这是我的信念。正是这一信念佐证着我在本书中所谈到的一切。身为父母,最重要的职责是与孩子建立起坚实稳固的关系。如果你能做到,那你将安然度过教子过程中将近98.6%的时间。
法则2:爱他,更要喜欢他
大部分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包括挨打或被遗弃的孩子。但事实上,孩子理所当然认定的“爱”,却不是“喜欢”。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见过绝大多数父母虽然都努力去喜欢他们的孩子,但等到来到我面前时,却早已被重重压力和沮丧压得喘不过气来。
“我爱他,但我不再那么喜欢他了”,这是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父母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既不知道孩子都渴望惹人喜欢,也没明白“爱”其实是浑然天成的,而“喜欢”显然是一种选择。你之所以会“喜欢”,是因为你内心渴求,而不是你必须如此。也就是说,“爱”关乎责任与本分,而“喜欢”则源自内心的快乐。
判断一个家庭的关系好坏的最简易方式,就是看这个家庭中是否充满快乐开心的氛围。它是家庭生活的润滑剂,也是使一切事情顺利进展的必需品。没有它,所有事情都将消磨殆尽。每当我觉察到某个家庭中缺少开心的氛围时,我常常会替它的家庭成员担心。
正如教养离不开良好关系一样,良好关系的建立也离不开欢乐氛围的营造。因为即使是在情绪最低潮和黑暗的时候,一个人也还能去爱;但如果没有欢乐开心的氛围,一个人将找不到光明。这个事实似乎令人有点沮丧,但请不要担心,我将告诉你该怎么做。
法则3:喂养好行为,让坏行为挨饿
孩子是以注意力为生的食人鱼,他们饥饿又贪婪,一次可以“吃”下一头牛那么大的注意力。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陷入一种“觅食”的狂热之中。他们如此渴求注意力,以至于甘愿为此付出一切,甚至作出自我毁灭的举动。为了一头牛那么大的注意力,食人鱼孩子会从河里跳到岸上,全然不管它是否会造成某种程度的破坏。身为父母,你必须清楚这一点,否则你无法喂饱他们。反过来,如果你没有喂饱他们,他们就会将目标转移到你身上。正如食人鱼以食人为生一样,孩子为注意力而存在。
孩子这条饥饿的食人鱼也是顽皮的食人鱼,而你绝对不希望这只饥饿又顽皮的食人鱼在家里出现。好好喂饱他们,他们就会乖乖待在河里。了解孩子“食人鱼”的特性之后,你还要弄清楚你用于喂养的食物是什么。表面上看,答案简单明了,但实际上孩子会让你疯狂。而当你极力想保持理性时,就会忽略了这些简单明了的东西。因此你必须随时谨记:喂养好行为,让坏行为挨饿。
因为当你喂养时,坏行为会成长;但如果你让它们挨饿,它们就会自行消失。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大多数为孩子问题苦恼的父母都看不到这一点,或者他们还没有停下来好好检视一下自己喂养的是什么。
好行为应该用大量慷慨的注意力和赞美来喂养,而坏行为则应该漠然视之。
为了让你更好理解这点,我将会列举很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但是现在,请先牢牢记住这一点:喂养好行为,让坏行为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