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门槛低 急需统一的国家标准来规范
月子中心的确为产妇提供了便利,但是其高端消费,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受得起。两三万一个月,几乎是目前古城月子中心收费的平均行情。同时,由于月子中心还是一个新兴行业,企业的准入门槛、作业规范几乎是一片空白。
据了解,目前母婴保健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没有专门的经营范围、行业类别表述及注释,所以被归类于居民服务中的“家庭服务”,还未对月子中心的开办设置专业准入门槛。目前月子中心和普通商业机构一样,只要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后即可营业。既不需要相关卫生资质,从业者也不需要相关资格证书。这些无疑都为未来市场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去年,上海就曾爆出天价月子会所里,14名母婴交叉感染红眼病的新闻。西安月子中心也出现过产妇在“月子餐”里吃出米虫的事件。
记者注意到,多头管理是月子中心难监管的问题所在。目前,月子中心的营业登记归工商部门监管,其食堂餐饮部分又归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管,而食堂之外的环境场所卫生则是由卫生部门监管,所以月子中心有至少3个“婆婆”,但都没有一个拿事的。加上一些规模不大的月子中心设立在居民楼里,隐蔽性很强,这就加大了监管的难度。
采访中,好几家月子中心的负责人都意识到了行业监管这一深层次的问题,并呼吁政府严格监管,制定最严格的行业标准,让行业通过优胜劣汰来走向规范。业内人士也呼吁,母婴保健服务行业急需统一的国家标准来进行规范,内容应包括母婴保健服务必备条件、房屋设施设备、服务质量、卫生、安全、人员等多个方面。
此外,还需建立母婴保健从业人员的认证资质,让从业人员接受规范的专业培训,并取得国家认证的资格证书,这样母婴保健行业缺乏统一标准的混乱局面有望得到根本改变。
选择月子中心不能光看宣传
另外,业内人士提醒,选择月子中心不能光听宣传,更不能片面地追求月子中心表面的豪华和高端,这种服务消费未免显得有些盲目和不理性。
有的月子中心,为了证明自己的“专业”,打出了每周都会有三甲医院的产科及新生儿科的专家来月子中心,“专家一周来一次,”其余时间则全部由护士来护理等宣传语,甚至在专家团队介绍一栏里,也列出了中医专家、新生儿科专家、妇科专家、营养师,称每位专家都有丰富的经验,不过,对于每位专家的姓名及所在医院却毫无介绍。
如果有医疗团队随时监护自己和宝宝的健康,对于很多没有养育经验的新手妈妈来说,无疑是吃下一颗定心丸。不过,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准妈妈们也要警惕一些徒有其表的月子中心冒用名医或医疗专家来撑门面的情况。
因此,准妈妈最好在入住前先实地考察一番,因为坐月子的主体是产妇和新生儿,因此对休养的环境有严格的要求。要看休养的环境是否具备避免交叉感染的条件,婴儿的喂养器具、衣物、澡盆,游泳桶是否单人专用,成人的餐具是否共用,居室空气是否24小时保持清新环保状态,能否实现母婴同室等。
同时,还要关注从业人员的资质,产褥期护理不同于普通的家政护理,需要一系列科学细微的护理技能,新生儿护理也绝非单纯的“洗澡、游泳、抚触”那么简单,这些护理需要有正确的坐月子理论为指导,并经过专业的培训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