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UploadFiles/2015-12/2/2015122209084429679.jpg)
冬至到,饺子俏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各大超市商场等饺子卖的都很“俏”。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为什么冬至这天要吃饺子呢?据说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宝宝冬至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冬至作为一个重要节气,可以预示今后的天气变化。人们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干冬至、湿年兜”及“湿冬至、干年兜”的气候辩证关系,还有“冬至在月头,严寒在年兜;冬至在月末,严寒正二月”的气候转变规律。
对于婴幼儿群体,专家建议在冬至及其后的寒冷天气在其膳食中应多补充产热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冰化合物,以提高肌体对低温的耐受力。尤其应考虑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鸭肉、鸡蛋、鱼、牛奶、豆类及其制品等。
需要提醒的是,要注意婴幼儿饮食的多样性,注意荤素搭配,就可保证婴幼儿旺盛的新陈代谢和体力消耗。
专家推荐,冬天补肾最合时宜。在冬天就吃而言,最能发挥保健功效的莫过于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枣、魔芋、乌贼鱼、海带、紫菜之类的“黑色食品”,家长可给宝宝做黑芝麻糊、黑豆浆、黑米八宝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