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育儿在线-第一科学母婴育儿资讯门户网站

您当前位置:中国育儿在线 >> 科学育儿知识 >> 早期教育 >> 浏览文章

孩子哭了该不该马上哄?

2015-5-20 8:58:48 中国育儿在线综合 【 字体:

馨馨妈讲述:

我家女宝2个月大,最近一个月,不管白天黑夜都哭个不停,抱起来也不管用,纸尿裤也换过了,奶也喂过了,就是一直哭,全家人是怎么哄也哄不好,简直让人崩溃!

错误做法:

很生气,很烦躁,将宝宝扔在床上不管,让宝宝自己一直哭,或者使劲摇晃宝宝。

专家分析:

大部分父母对于宝宝哭声的第一反应是先抱起宝宝来哄劝,检查他是不是饿了或是大小便了。可有时明明已经给孩子喂过奶、拍过嗝、换过尿布,孩子还是哭,父母们可能就会有点手足无措或是不耐烦了。

对于宝宝的最好照料是首先理解他所处的成长阶段的发展特点,了解他的需求和心理。当宝宝哭了,是马上抱起他哄,还是坚持“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声免疫法,爸爸妈妈们先来看看发展心理学的解释吧。

美国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埃里克森认为,婴儿在1岁前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出对自己、他人以及环境的信任感。他们会通过照顾者对他们的拥抱、抚摸和爱护来形成对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如果照顾者能够给婴儿提供所需要的温暖、拥抱以及关注,婴儿就会对周边环境感到舒适、与照料者亲近;如果没有满足,婴儿很容易不信任照料者、觉得所处环境不安全,这样的宝宝更容易受到惊吓。这一时期信任感的建立对孩子一生的安全感、性格培养及人际关系都非常重要。

专家建议:

父母应了解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更多地了解婴儿的需要,并给出及时的反应,以协助婴儿建立对外界的安全感。具体建议如下:

1、当孩子哭闹的时候,母亲第一时间应该在孩子身边,抱起孩子,给予言语上的安慰,并尝试尽快找出孩子的需要,例如:是肚子饿了?小屁股被屎尿捂得不舒服?还是其他什么样的需要。

2、如果当发现孩子喂奶和换片后,母亲可以检查孩子是否是由于身体不适,例如肚子痛,或者5-6个月的宝宝可能由于准备要出牙,会出现哭闹的情况。针对不同的情况,母亲可以尝试针对宝宝不同的需要做不同的处理,如肚子痛帮孩子做腹部***或者出牙时给予孩子磨牙棒或者牙胶以缓解孩子的不适。

3、如小婴儿仍然还是哭泣,母亲可能会觉得很烦躁。我们有如下建议:

(1)母亲首先需要了解由于1岁之前的婴儿不能自如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只能用哭闹去表达自己的需要。而婴儿的需要除了食物和卫生之外,它还有表达情绪需要。哭闹是孩子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孩子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等他哭够了,自会平静下来。父母能够心平气和地抱着婴儿给予安慰就做得很好。

(2)但孩子的哭闹如果让父母心里难受、烦躁不堪,往往是父母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内心积郁了许多负能量,没有得到宣泄的机会;孩子负面情绪的爆发,会触及父母内心的同类情绪,潜意识里因为担心自己失控,所以也不允许孩子发泄。所以,母亲不妨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可以尝试做一些深呼吸,或者如有家人可以提供协助的情况下,请其他家人帮忙先处理,让自己情绪稳定下来之后,再对孩子做出反应。

(3)对仍然不断哭泣的婴儿,母亲不需生气或忽略孩子,或用打骂的方式强行制止孩子的哭泣。母亲可以尝试一边用轻抚孩子背部的方式给予安慰,同时可以抱着孩子在屋里走走,离开孩子原来的地方,去看看一些有趣的东西或者孩子平时喜欢的看的东西,例如一些会动的玩具等,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可能可以让孩子尽快平静下来。对于仍然不断哭泣的婴儿,需要特别留意是否有任何不适或者生病。

(4)总之,由于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不同孩子的需要是不一样的,家长要重视对婴儿的需要进行观察和了解,要成为是最了解孩子反应和需要的人。建议家长在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之后,透过观察去了解婴儿的需要,再给予相应的回应,是最有效的处理方式。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孩子哭了该不该马上哄?]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