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育儿在线-第一科学母婴育儿资讯门户网站

您当前位置:中国育儿在线 >> 育儿知识 >> 智力开发 >> 浏览文章

婴儿的认知发展过程

2013/7/6 8:39:27 中国育儿在线 【 字体:

认知,是指人类获得、加工和应用知识的心理活动,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标志和成果。

学者认为,人的经验有两种,一种是物理经验,就是人对物体自身属性的认识,如轻重、硬软、粗细等等;一种是数理逻辑经验,它是人通过自己的动作以及运算作用于客观物体后获得的,如把2颗石子和3颗石子放在一起,是5颗石子,这个“5”颗,不是石子本身的属性,而且人“数出来”的。至于“2+3=5”,更是人对许多客观物体进行运算抽象出来的经验。

所以,知识不是事物的简单反映,而是人类发挥自身的客观能动性,通过动作和运算获得的对外界事物的认识。

但是,儿童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运算,必须以他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必须建立在以前的思维结构上。因为,儿童的认知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认知结构,这就体现出认知发展的阶段性。这也可以说明,在某个阶段,儿童为什么能说、能做这些事,而不能说、不能做另外一些事。

学者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在这时候,婴儿仅仅通过“这里”与“现在”(此时此地)来理解世界;只有那些能接触到与能感觉到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当物体不能被触摸、看到或咀嚼到,它就不存在。

②前运算阶段(2-7岁)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思考”,但他的思考依赖的是感觉而不是逻辑和推理,守恒问题可以证明这个观点。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了有逻辑的思考,即根据一定的逻辑规则对一定的思想进行“操作”,但是,这种操作必须与真实的、具体的物体和事件相联系。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在婴儿时期,主要经历感知运动阶段。在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6个时期:

出生到1个月时,婴儿以先天的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婴儿通过反射练习,使得反射结构更加巩固,如吸吮奶头的动作变得更加巩固和准确;同时,还扩展了原来的反射,如将吸吮的动作,扩展到吸吮手指和其他物体。这被称为反射练习期。

从1个月到4个月或更长一点,婴儿开始把个别动作整合起来,形成一些新的、综合性的习惯动作,如用眼睛追随运动的物体。这个时期被称为习惯动作期。

从4个月到9个月的时候,婴儿可能偶然发现自己能使一些物体变得有趣。如用手拍打橡胶的小鸭子,小鸭子会发出叫声。为了让小鸭子发出叫声,他会重复这一动作。这是婴儿由习惯动作向智慧动作过渡的表现,这个时期被称为有目的动作形成期。

从9个月到11、12月的时候,有目的的动作成了婴儿的主要活动,即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如婴儿抓大人的手,移向玩具的方向,抓大人的手是动作,让大人将他够不着的玩具拿过来是目的。又如,婴儿看到父母把一个有趣的玩具放到手巾底下,他会用手扯开毛巾,然后把玩具抓起来。扯开毛巾是动作,找到玩具是目的。这个时期被称为动作与目的分化协调期。

在12个月到18个月的时候,婴儿将开展他有意识的探索行为。最典型的是,故意重复某个行为,看看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例如,给他一个棉花球,他会把它扯成两半,然后将其中的一半再扯成两半,一遍一遍地重复进行。他也可能将一张纸,一次一次的撕成碎片。

当婴儿发现某个动作引起的结果有趣时,他会重复这个动作,并在重复中作出一些改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婴儿试图把毯子上的玩具拿来,但东抓西抓也抓不到。当他偶然发现拉动毯子的一角能使玩具靠近自己,他就会拉动毯子,取得玩具。又如:当婴儿发现拍打橡胶小鸭子能让它发出叫声时,还会用挤、压、摔的办法去看看小鸭子有什么反应。这是婴儿智慧动作的一大进步,反映出婴儿的好奇心,以及了解事物的强烈动机。

这个时期被称为动作探索期。

从18个月-24个月,婴儿开始由以行动为基础的智力,向越来越具有认知色彩的智力发展。其主要的标志是,在还没有开始他们的活动之前,他就试图预期活动的结果,将行动的结果在内心加以表现。如果我们观察这时的婴儿,在动手以前,他有可能停下来“想一想”,在头脑内部用“内部联结”的方式解决问题。

-如:婴儿发现一只纸盒里有一个漂亮的小球,而纸盒只开着一个小口。他首先会用小手指去拿,当拿不出来的时候,他会把盒子翻来覆去地看。然后,他可能停止动作,“想”了一会儿,突然用手拉开盒子口,把小球倒出来。

又如:把婴儿放在桌前,在桌子的前端放了一个娃娃,左侧或右侧有一条木棍。开始,婴儿会去够那个娃娃,几次努力都不成功,然后就暂时放弃了。一会儿,他看到了木棍,又看了看娃娃。突然,他拿起木棍,试图将娃娃够过来。

他这个“想”的过程,标志着感知动作期的结束,“思维”开始了。

网友评论: